新闻中心News
云南农业“芯片”上新 beat365平台省农科院发布2025年十大品种十大技术
3月6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2025年十大品种十大技术发布会,聚焦粮、油、花、蔗、菜、果、药等重点产业及优势特色作物,筛选十个高产优质品种及十项生产技术供全省进行推广应用,为高原特色农业强省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十大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的特点,分别为耐寒抗病粳稻品种云粳50号,适宜高海拔稻区种植,亩产727.6公斤;小麦品种云麦112号,具有高抗条锈病的特点,创绿色高产纪录;高油大豆品种云黄17,2020—2024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40万亩;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富锌且抗晚疫病;油菜品种云油杂37号,亩产314.7公斤;咖啡品种云咖RJS2号,为杯测86.75分精品咖啡,适配干热河谷生态区种植;切花月季品种‘红船’,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的优点;特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81609,2024年全国推广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当归品种云归2号,适宜云南省海拔2000米—3200米的当归产区种植;蚕茧品种云夏3号,具有抗逆性强、夏秋季产量高等特点。 十大技术具体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马铃薯晚疫病“五精一统”防控技术;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双薯协同增粮增收技术;干制辣椒安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高山杜鹃年宵盆花生产技术;白芸豆淀粉酶抑制组分高效制备技术;丘陵山地甘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旱地鲜食豌豆免耕套作技术;云南茶园提质增效综合技术。 十大技术具有绿色、高效、增产增收明显、应用推广面积大等特点。例如,马铃薯晚疫病“五精一统”防控技术,可通过AI诊断+无人机施药,防效90%以上,种薯生产基地平均每亩可减少4—5次用药、施用量减少40%以上、节约用药成本80元—120元。干制辣椒安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从种子处理、育苗管理、定植栽培、田间管理等整个环节研发得出关键集成技术,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12.8%,商品率87%。高山杜鹃年宵盆花生产技术通过温室催花+补光调控,亩产值30万元。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1+10+3”重点产业,实施“现代种业创新提升”三年行动,牵头建设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云粮”“云油”“云薯”“云蔗”“云花”等育种取得新突破,花卉功能基因组、麦类双单倍体等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性品种、新优品种和超级单品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此次十大品种十大技术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支撑全省粮食总产稳定,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助力茶叶、咖啡、花卉等云南特色经作产业产值增长。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首席记者廖兴阳)3月6日,来自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的消息,昆明遴选出25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作为2025年昆明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动全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5个主导品种由主要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畜牧水产类3类组成。其中,主要农作物有11个,分别是稻3个,滇禾优615、滇优34、云粳37号;小麦2个,玉麦7号、云麦114;玉米6个,包括路单26号、大天2416、珠贝20(鲜食玉米)等。非主要农作物有12个,分别是薯类2个,昆薯7号、昆薯8号;杂粮4个,昆啤4号、云饲麦7号、滇大豆2号、齐黄34号;油菜2个,beat365平台云油杂28号、云油杂34号;中药材2个,“彝道一号”滇重楼、滇乌麻2号;蔬菜2个,绿笋70甜白菜、巴达维亚生菜。畜牧水产类有2个,云上黑山羊、川白鹅。 20项主推技术由农学类、园艺类、动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农业资源环境类、农产品加工类6类组成。其中,农学类涉及水稻旱地覆膜移栽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青贮玉米——饲料大麦(大麦草)轻简化种植技术、特色鲜食甜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杂交油菜集成技术、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畜牧兽医类涉及肉用能繁母牛家庭牛场高效养殖技术、鹅高效养殖技术、冬闲田秋播饲草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类涉及中小叶种茶树品种红茶初加工技术。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上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品种和技术需求,选择适宜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并遴选发布本地区年度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应用,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按照工作计划,2025年,昆明市预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54万亩、花卉园艺种植面积3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30万亩、水果种植面积6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计划实现肉类总产量46万吨、奶产13万吨、蛋产11万吨、水产产量3.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