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beat365网址和顺厚植发展根基 奏响横岭振兴“四部曲”
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18日电 横岭镇位于和顺县西部,占地面积476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第一大镇,也是红色名镇、绿色美镇、畜牧大镇、交通要镇、酿造小镇。 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顺县委书记许利伟在横岭镇调研时指出,横岭镇要立足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产业融合优势,发挥西部门户战略地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目标,打造红色教育示范基地、生态农业产业带和酿造特色专业镇。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提升畜牧产业效益,推进酿造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推动物流与农产品加工融合,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守护生态屏障,融入全县大局,以更实举措增强群众幸福感,为建设和顺西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农业产业长廊贡献力量。 2024年,横岭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瞄准“筑牢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打造西部农业产业长廊”工作目标,抓牢党建引领一支笔,写好基层治理、环境整治、产业振兴与文旅融合四篇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横岭镇秉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理念,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修订村规民约,激励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打造“一堡垒五中心”,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完善文明评选,评选出708户“十星级文明户”,将乡村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同时横岭镇积极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积极落实“四个一”措施,县级领导挂帅督战,包村领导带队落实,驻村协同,“两委”班子共同发力,全面推动党组织整顿提升。通过优化基层治理,绘就了一幅良法善治的和美画卷。 横岭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五清三建一改”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确保人就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美丽乡村”向“宜居乡村”的飞跃。2024年以来,共开展集中整治69次,出动大型机具170余次,清理生活垃圾180余吨,共拆除残垣断壁2处、乱搭乱建1处,清理水沟8条,治理乱堆乱放等问题点位9处。全镇11个行政村实施污水管网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2个,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调试,确保清漳西源国家级断面连续三年达标率达到100%;2024年实施高标准改厕135所,实现了源头治理。通过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红黑榜”,将公共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并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书记星级评定及年度考核范畴,建立常态化清洁制度,指定每周三为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日,同时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微信群、公告栏、喇叭广播,营造全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氛围,凝聚人居环境整治共识,构建共建共治良好生态。 横岭镇将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基层发展的龙头,坚持夯基础、求转型、提质效。持续推进生态种植业、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以肉牛养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革命性工程来抓。目前,全镇共种植玉米13000余亩、高粱1715亩,薯类681亩、杂粮846亩,地力补贴和一次性种植补贴全覆盖发放,受益农户600户;现共有养殖户777户,牛存栏13999头,出栏量9511头,羊存栏21930只,出栏量11185只,对养牛场户育肥出栏的肉牛每头补助1000元,对养牛场户每青贮1立方米补助18.42元。 充分发挥酿造小镇作为市场主体集聚平台的功能作用,以“专业镇+市场主体”模式,做优做强雪顶山矿泉水、山河醋业、阳光酒业“一瓶水、一瓶醋、一瓶酒”三大酿造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40余个,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新马杂粮有限公司益众分公司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引进一条杂粮面粉加工生产流水线,可生产高粱面、玉米面、莜面、荞面等各类杂粮面粉,年产能为500吨,产值约340万元。 横岭镇以红色文化为依托,通过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以石拐会议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5000余人次游客参观学习,成为县域内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2024年,横岭镇进一步引深“硬件提质、beat365下载软件增效、机制推动”三项工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三位一体优势,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石拐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项目。进一步完善石拐村红色旅游产业,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建设沉浸式体验项目,着力发展假日经济,让红色村庄火起来。同时积极依托“德盛昌”省级非遗传统技艺和老醋坊三晋老字号传统文化,建设“德盛昌醋博园”,开放式展现手工古法食醋酿造仿古作坊,形成集工业旅游、劳动体验、文化观光、生态康养、科普教育、产品展销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村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横岭镇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基层治理、环境整治、产业振兴与文旅融合四大重点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向更深层次迈进。(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