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beat365网址“四个农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2025-03-28 19:15: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进入3月,气温回升,冰雪逐步消融,我市农民开始为备耕生产忙碌起来。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动“四个农业”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改造升级农业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催生农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增强农业强市建设内生动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241亿斤,增产4.1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从北京回到绥化,第一时间就走进水稻培育室,仔细记录每株水稻长势,为今年水稻生产做准备。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今年两会农业与科技领域的相关内容为我们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聂守军表示,他与团队将聚焦技术集成,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评价,培育一批具备优质、高产、抗逆特性的生物育种新成果。

  以科技创新做源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最近,全市各地提早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谋划扩大高产技术应用,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加紧备春耕。如今,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正以迅猛之势融入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播种到收割,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动能引擎,为我市争当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排头兵,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注入无限活力。

  充分发挥种子“芯片”作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生物育种与传统育种融合发展,全市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依托我市30余家科研育种单位,强化良种科研攻关,在高产、优质、耐盐碱等方面取得了突破。2024年全市通过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22个,占全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数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加快智慧赋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围绕千万吨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应用,发挥农业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监测优势,健全“空天地人”农情监测体系,在北林区开展“北斗+智慧农业”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任务。目前,全市农机智能监测终端数量达1.9万台,病虫疫情监测点1383个。

  构建“农业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农业运行模式,打造“农业托管智慧链服务平台”,实现了集农田管理、农户服务、补贴认证、订单管理、金融服务的农业托管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我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7%,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

  庆安县是全国绿色食品之乡,庆安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品牌价值达135.12亿元,位列全国大米类第二位。近日,庆安县水稻生产工作高效推进。

  “久宏科技园区主栽品种为松粳22、龙庆稻32,主要应用水稻超早钵育、钵体摆栽、机械插秧、节水控灌、秸秆翻埋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绿色有机种植技术,通过与企业合作打造绿色品牌。目前,园区已开始包衣装箱,3月20日开始注水浸种,计划5月初择机插秧,将继续利用无人驾驶插秧机插下“龙江第一苗”。”久宏科技园区负责人王长富说。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近年来,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加快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充分发挥寒地黑土、绿色有机优势,全域实行绿色生产,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等措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5.31%。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97.92%、99.32%。

  推动建立种养循环发展制度,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国家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756个,全省第一。海伦大豆、海伦大米、庆安大米、青冈鲜食玉米入选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海伦市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高质高效试点。

  走进青冈县玉米精深加工企业京粮龙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在“空无一人”的生物发酵数字化智能车间内,刚升级改造的L乳酸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玉米淀粉在经历发酵、烘干、提纯等过程之后,摇身一变,成了能广泛应用在医疗、化妆品、beat365下载饲料等多领域的乳酸。在L-乳酸生产线数字化自控室,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关注每个生产环节运转情况。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向农业深加工要效益,建设农业产业升级新高地,我市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将玉米淀粉再次加工成糖类、酸类、醇类等来提高它的附加值,”京粮公司副总经理郑建波对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的前景十分看好,“整个生产过程只需要1-2人进行操控就可以完成。beat365下载

  我市始终坚持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已做到全国领先,年玉米加工能力达超千万吨,拥有9条产业链,以及覆盖初、中、高级50余种主要产品,辅酶Q10、维生素、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生物产品矩阵加速形成。

  推动现代化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鲜食玉米质量信息追溯规范》等全产业链标准,市级农业技术规范达到96项。421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录入国家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10个县(市、区)全部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频次,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96%,“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依托“寒地黑土”这个金字招牌,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深度讲好“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农产品品牌故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全国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绥化优质的农产品。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提升绥化优质农产品影响力。依托“黑土优品”省级区域品牌,以“寒地黑土”为引领,围绕肇东小米、安达奶牛、海伦大豆、庆安大米、青冈鲜食玉米、明水小菜园、望奎马铃薯、兰西、绥棱大米、北林香米等地方特色,打造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20个地理标志商标品牌。

  “五谷杂粮”下江南、“绥化好粮油”等营销活动是我市近年来较为成功的营销活动,我市通过举办此类品牌推广活动,将绥化优质的农产品送进了千家万户,送进了每个国人餐桌。挖掘定制农业新模式,重点推进特色专品定制、大宗集团定制、“我在绥化有亩黑土地”定制、土特产品定制、信息物联网定制、特色养殖定制等6种定制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溢价。成功举办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我在绥化有亩黑土地”京津冀推介活动。“北林香米”被评为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农业品牌化之路也成为绥化农产品走向世界,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搜索